火焰噴涂法加熱的原理及優缺點
油漆適用于熱噴涂工業始于20世紀初,最早由瑞士蘇黎市的M.U.Schoop博士于1910年發明,1912年發明線材火焰噴涂槍,1916年研制開發出實用型電弧噴槍。
油漆線材火焰噴涂時迄今為止仍在應用。它是采用氧-乙炔燃燒當作熱源,噴涂材料為線材的熱噴涂辦法。噴槍根據虹吸作用各自引入乙炔、氧氣和壓縮空氣,乙炔和氧氣混合后在噴嘴出口處生成燃燒火焰。送絲輪拉動線材連續地根據噴嘴中心送放火焰,在火焰中加熱融化,壓縮空氣經空氣帽生成錐形高速氣流,將融化的線材霧化成細微的顆粒,在火焰和高速氣流的促進下,熔融顆粒噴射到通過預處理的基材表面層看生成涂層。
火焰噴涂法的工作原理
火焰噴涂法指的是在氧乙炔焰中,粉末以50m/s左右的速度根據噴槍口的高溫區,加熱變為熔融或半熔融狀態,噴至被預熱的表面層上,一直到需用的厚度。粉末火焰噴涂工藝比較簡單,可適用于導軌面的噴涂,還有機誡磨損修復工作。
涂料線性火焰噴涂的涂層結構為顯著的層狀結構,涂層有較多的孔隙和氧化物加渣,相對于鋅和鋁涂層來看,其孔隙率在10%~15%在噴涂流程中,壓縮空氣的流量和壓力必須保持恒定,要不然送絲時快時慢,會嚴重干擾絲材的融化效果。
火焰噴涂技術的基本上特點是
①一般來說金屬、非金屬基體均可噴涂,對基體的形狀和尺寸一般也并不受到限制,但小孔尚無法噴涂;
②涂層材料廣泛,金屬、合金、陶瓷、復合材料均可為涂層材料,可使表面層有著各類特性,如耐腐蝕、耐磨;耐高溫、隔熱等:
③涂層的多孔性組織有儲油潤滑和減摩特性,帶有硬質相的噴涂層宏觀硬度可以達到450HB,噴焊層可以達到65HRC;
④火焰噴涂對基體干擾小,基體表面層加熱溫度為200~250℃,整體化溫度約70℃~80℃,故基體變形小,材料組織不變化很大。
火焰噴涂技術的缺點
①噴涂層與基體結合強度較低,無法承受交變載荷和沖擊載荷;
②基體表面層制備標準高;
③火焰噴涂工藝受各類必要條件干擾,涂層產品質量尚無有效檢測辦法。



本文部分內容參考整理自網絡,如有疑問歡迎聯系刪除。